近日,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了《2021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下称《公报》)。全国完成造林360万公顷,种草改良草原306.67万公顷,治理沙化、石漠化土地144万公顷,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公报》指出,2021年新增43个城市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全国累计建设“口袋公园”2万余个,建设绿道8万余公里。中办、国办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和绿美村庄、森林乡村建设,制定《“十四五”乡村绿化美化行动方案》。编制《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结果报告》,持续开展古树名木抢救复壮试点。公布第三批199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和第一批100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名单。
此外,出台《湿地保护法》,编制《全国湿地保护“十四五”实施规划》,发布《2020年度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状况白皮书》,制定《湿地保护约谈暂行办法》……新增和修复退化湿地7.27万公顷,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受益农户16760户,湿地生态效益补偿面积2.35万公顷。目前,已指定64处国际重要湿地,建立602处湿地自然保护区、899处国家湿地公园。
《公报》显示,全国经济林面积保持在4000万公顷以上,完成油茶林新造改造25.13万公顷。生态旅游游客量达20.93亿人次,同比增长超过12%。成功举办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第十一届中国竹文化节和第十四届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
《公报》明确,2022年,国土绿化工作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快推进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着力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着力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为实现“双碳”目标、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备注:《公报》中涉及的全国性统计数据,均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