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湖南永州江华瑶族自治县蔚竹口乡磨刀村种植的羊肚菌迎来了出菇成熟期,每天都有村民在大棚里忙着收割新鲜的羊肚菌,这些鲜美的羊肚菌不仅能在市场上卖出不错的价格,还为当地村民在家门口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
村民正在采摘羊肚菌(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大棚内,基地负责人正在指导工人收割羊肚菌,与其他食用菌的采收方式不同,工人需要一手扶着羊肚菌,一手用小刀沿着泥土之上的菌柄割断,小心地放入竹筐之中,不一会就采收满了一筐。
羊肚菌是一种珍稀食用菌品种,因其菌盖表面凹凸不平、状如羊肚而得名,可药食两用,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食用方法多样,最常见的是用来炖鸡、煲汤,味道鲜美,市场售价一直居高不下。“鲜菇现在我们批发出去的话是80块钱一斤,干菇的话烘干了一般在1200左右一斤。”羊肚菌基地负责人赵加现说。
羊肚菌丰收(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羊肚菌为低温菌种,受气候、土壤、培育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培育难度极大。磨刀村所在的高海拔山区气候土壤水源等条件都十分适宜羊肚菌的种植,当地村民赵加现经过两三年的学习和摸索,最终得以试种成功,目前共有种植大棚33个,总面积15亩,经过成本和效益对比,产业前景较为可观。
村里建起了羊肚菌种植基地,为村民在家门口务工增收提供了便利,村民赵付娥从前两年基地开始试种的时候就过来务工了,相比于以前进山干的重农活,在羊肚菌基地务工更为轻松,也更加方便,还能够照顾到家里。“在屋里又带小孩子又可以做事,就好一些,一年赚几千块钱,做得多的有万把块钱。”赵付娥说。
羊肚菌从种植到采收大概是75天,采摘期大约100天,除去这3个月的种植采收周期,基地会轮种玉米、蔬菜等其他农作物,用以改善土壤肥力,在这期间,会继续聘请村民过来稳定务工。
磨刀村发展高山羊肚菌种植(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既有良好的经济收益,又能带来稳定的务工岗位,接下来,磨刀村计划利用本村的地理环境优势,扩大羊肚菌种植面积。目前,该村已经在着手发动群众流转土地,计划采取“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规模150亩到200亩的高山羊肚菌种植,打造乡村振兴的特色品牌。